宗镜录-凯发官网入口

  入楞伽经偈云。尔时佛神力。复化作山城。崔嵬百千相。严饰对须弥。无量亿华园。皆是众宝林。香气广流布。芬馥未曾闻。一一宝山中。皆示现佛身。亦有罗婆那。夜叉众等住。十方佛国土。及于诸佛身。佛子夜叉王。皆来集彼山。而此楞伽城。所有诸众等。皆悉见自身。入化楞伽中。如来神力作。亦同彼楞伽。诸山及园林。宝庄严亦尔。一一山中佛。皆有大慧问。如来悉为说。内身所证法。出百千妙声。说此经法已。佛及诸佛子。一切隐不现。罗婆那夜叉。忽然见自身。在己本宫殿。更不见余物。而作是思惟。向见者谁作。说法者为谁。是谁而听闻。我所见何法。而有此等事。彼诸佛国土。及诸如来身。如此诸妙事。今皆何处去。为是梦所忆。为是幻所作。为是实城邑。为乾闼婆城。为是翳妄见。为是阳焰起。为梦石女生。为我见火轮。为见火轮烟。我所见云何。复自深思惟。诸法体如是。唯自心境界。内心能证知。而诸凡夫等。无明所覆障。虚妄心分别。而不能觉知。能见及所见。一切不可得。说者及所说。如是等亦无。佛法真实体。非有亦非无。法相恒如是。唯自心分别。如见物为实。彼人不见佛。不住分别心。亦不能见佛。不见有诸行。如是名为佛。若能如是见。彼人见如来。智者如是观。一切诸境界。转身得妙身。即是佛菩萨。

  虚空孕菩萨经偈云。一切诸法相。真实无知者。若人住诸阴。六根皆蔽塞。释曰。故知诸法皆真。无知无见。才有知见。即落识阴。则一心不通。六根闇塞。终不能见无见之见知无知之知。若有见之见。则不见一切。若无知之知。则无所不知。所以贤护经云。若菩萨观四念处时。无法可见。无声可闻。无闻见故。则无有法可得分别。亦无有法可得思惟。而亦非瞽盲聋故。但是诸法无可见故。以唯一真心。见外无法。

  宝星经云。尔时世尊。告妙音梵王。汝今何故目不暂舍。乃至无相观于我耶。善男子。颇有一法名为佛耶。颇有一物可名为名耶。释曰。故知名体俱空。妙旨斯在。是以绝观。方见如来。有无之观。皆是虚妄。不入宗镜。岂辩真佛乎。

  十住断结经云。一切诸法。常自存在。众生不达。为兴庄严。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不生。法法不灭。法生法灭。性不移转。斯是菩萨大士之道。非诸凡俗之所及也。释曰。一切诸法常自存在者。真心不易。性相恒如。众生不达为兴庄严者。以外道执断见。小乘证无常。菩萨为对治凡小故。不尽有为。常修福业。不住无为。深入智渊。广大庄严云兴万行。念念圆满十波罗蜜。拔断常外道之曲木。出邪见之稠林。拯偏真小果之矬身。升解脱之坑底。所以华严经云。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修习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行。释曰。经云。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者。是对治凡夫著有徇乐之见。而慈悲不舍众生者。是对治二乘沈空畏苦之见。下诸句义。皆同此释。故云。声闻畏苦。缘觉无悲。俱失菩萨二利之行。

  须真天子经云。须真天子。问文殊师利。菩萨。不从三脱门而求道耶。文殊答言。天子。不可从空而成道。亦不可于无相而成道。亦不可于无愿而成道也。所以者何。于是中无心意识。念亦无动故。有心意识念念动者。乃成其道也。释曰。若取三解脱门作证者。即是溺实际之海。背灵觉之原。遗性徇空。何成大道。若直了神解心性。念念菩提果圆。不堕断见之邪无。岂涉常见之实有。介尔起意。大用现前。无得无依。非取非舍。从真起行。体用相收。以行契真。卷舒一际。可谓心心合道。念念冥真矣。故还原观云。用则波腾海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斯则不离体之用。用乃波腾。不离用之体。体常湛寂。体虽湛寂。常在万缘。用虽波腾恒冥一际。

  大方广师子吼经云。佛告电鬘菩萨。善男子。法唯一字。所谓无字。本无言说。何所言说。善男子。当知无说。是为真说。尔时净身菩萨。承佛威神白佛言。世尊。若无所说。是为真说者。哑默不言。皆应说法。佛言。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说。非唯哑默者说法。不哑默者。亦皆说法。而不知法。世尊。云何一切众生说法而不知法。善男子。如生盲人。处日光中而不见日。傍人为说。以他声故。乃知有日。如是诸法。悉入法界。法界无字。离诸字性。非诸众生而能宣辩。释曰。审知未达宗人。依通见解。随他语转。妄有所说。如彼盲者。不见日光。听傍人声。岂穷日体。若眼开亲见。即知本无名字言说。故知有言伤旨。不达法界。是以经云。如是诸法。悉入法界。法界无字。离诸字性。若能深达一字唯心法界。自然言语道断。法尔知解情亡。岂是无辩。智不能穷也。如肇论云。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则理为神御。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普超三昧经决狐疑品云。于是阿阇世王曰。唯愿濡首。解我狐疑。濡首答言。大王所疑。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所不能决。时王自省无救护。从榻而堕。如断大树。摧折躄地。大迦叶曰。大王。自安。莫怀恐懅勿以为惧。所以者何。濡首童真。被大智铠。善权方便。而设此言。可徐而问。时王即起。问濡首曰。向者所说恒河沙诸佛。不能为我而决狐疑。濡首报曰。王意云何。假若有人。而自说言。我以尘暝灰烟云雾污染虚空。宁堪任乎。答。不能污。濡首又问。设令大王。取此空洗之使净。宁堪任乎。答曰。不能净。濡首报曰。吾以是向者说言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所不能决也。释曰。一切众生。不了自性清净心故。妄生垢净。迷悟自没。遂于无疑中起疑。于无决中求决。若能谛了。豁尔意消。即见一切染净诸法。皆同虚空性。既达虚空性不可染净。方悟本心未曾迷悟。设有说无生无得之理。皆是一期随宜方便。若入宗镜。妙旨了然。尚无疑与无疑。何怀决不决耶。

  月灯三昧经颂云。譬如有童女。夜卧梦产子。生欣死忧戚。诸法亦复然。如人饮酒醉。见地悉回转。其实未曾动。诸法亦复然。如净虚空月。影现于清池。非月形入水。诸法亦复然。如人自好喜。执镜而照面。镜像不可得。诸法亦复然。如人在山谷。歌哭言笑响。闻声不可得。诸法亦复然。释曰。狂醉见闻。事何真实。昏梦境界。忧喜皆虚。镜里之形。因谁所起。谷中之响。起自何来。所以入楞伽经云。佛告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中。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响。便生分别。而起取着。此亦如是。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心。一心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