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凯发官网入口

  答。不信一切法。是信真如之相。以真如理中。本无诸法。若见诸法为有。是信诸法。不信真如。是以无夙植广大菩提一乘种子之因缘者。卒难起信。故祖师颂云。大缘与信合。或得入宗镜者。是知非小缘矣。如楞伽经云。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又云。佛言。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安隐快乐者。则寂静妙常。世事永息者。则攀缘已断。可谓遇圆满宝藏。顿绝希求。到常乐涅槃。更无所至。是凡圣之际。如达家乡。为迷悟之依已穷根本。大涅槃经云。金刚宝藏。无所缺减。华严经偈云。种种变化无量力。一切世界微尘等。欲悉了达从心起。菩萨以此初发心。宝藏论本际品云。是以本际无名。名于无名。本际无相。名于无相。名相既立。妄惑遂生。真一理沈。道宗事隐。是以无名之朴。遍通一切。不可名目。过限量界。一体无二。故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即本际也。然本际之理。无自无他。非一非异。包含一气。该入万有。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无妄想。即谓圣人。然实际中。亦无圣人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有妄想。自然浊乱。则谓凡夫。然实际中。亦无凡夫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故经云。佛性平等。广大难量。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咸备草木。周遍蝼蚁。乃至微尘毛发。莫不含一而生。故云能了知一万事毕也。是以众生皆乘一而生。故云一乘。若迷故则异。觉故则一。故云前念是凡。后念即圣。又云。一念知一切法也。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云以一之法。功成万像。故经云。一切若有心。即迷。一切。若无心。即。遍十方。故真一万差。万差真一。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一切皆无有异也。乃至万物含一而生。即彼万物亦为一也。何以故。以本一故末则无异。譬如檀生檀枝。非椿木也。故法华经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乘者。即一心也。一切万有。十方虚空。皆从真如一心之种子所现。如檀生檀枝。兰生兰叶。乃至本末中边。更无异相。故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能如是。何虑不毕。若能如是究竟圆通。此外更无不了之法。则无理而不明。无事而不尽。以一法能成一切法故。如华严疏云。若入此观法。则智与心相应。是以因由心学。果是心成。境由心现。解由心起。分位神通是心。力用造作是心。现起分别是心。决择所得是心。乃至寻求知识。造诣佛土。并皆是心。心外无得。何所疑耶。故知心垢则娑婆现相。心净则华藏含空。回转而恒起识轮。交罗而匪离心网。故海幢不起寂定。广作十方佛事之门。善财不出道场。遍历一百十城之法。是以文殊即自心能证之妙慧。善财至弥勒。一心佛果满后。却令见文殊。因位将极。令返照心原。更无有异。未始动念故。再访文殊不见其身者。但了自心空般若故。是真见文殊。普贤是自心所证法界无尽妙行。善财虽遍法界参诸善友。欲见普贤。不假别指。便于初会始成之处。如来座前。而起念求随念即见。普贤在如来前。初无动移。此正显观心即见希奇之相。见闻证入。由睹前相。即是见心。所以普贤身相如虚空遍一切处。故以普眼菩萨等入百千三昧求觅普贤不见。只谓离念入定。厌境求真。不知尘尘是文殊。念念即普贤故。是以善财一人。运悲智而横广十方。修愿行而竖穷三际。从初至后。因满果圆。明显一心以为牓样。总摄一切。始行菩萨。诸观行人。皆仿此修。离此观心。别无殊胜。乃至六度万行。若不了自心。皆成权渐。果归生灭。报在人天。若能运心。福智无尽。如大智度论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

  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菩萨本缘经偈云。若行慧施时。福田虽不净。能生广大心。果报无有量。故知福从心生。不因田出。别请五百阿罗汉。不如依次一凡僧。何者。以平等心福胜。取舍心福微。则胜劣由心。岂在田乎。施法既尔。六度万行亦然。所以清凉钞云。因该果海。果彻因原。以极果由于始信。信依本智而起。今不离本智故。斯则以因成果。摄果酬因。然因有二种。一约本有。恒沙性德。信解行愿等无不具故。二约修起。谓依本信德而起信心。依本解德而起解心。如起信论云。以知法性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等故。一一修起。皆带本有。俱来至果。无间道中。一时顿圆。解脱道中。因果交彻。名为得果。果亦有二。一者本有菩提涅槃。一切佛性本觉具故。二者修起今证菩提。始觉悟故。始觉同本。无复始本之异。名究竟觉。则二果无碍。然二因本从本觉体上起来。则二因与本果无碍。始觉既同本觉。则果全同于二因。则二因与二果交彻。故因该果海。果彻因原。又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因该果也。虽得佛道。不舍菩萨行。果彻因也。华严论云。善财一念发心。顿无能所。了三世性。性绝古今。自觉自心。本来是佛。不成正觉。不证菩提。身心性相无证修者。不成不坏。本来如是。随缘动寂。不坏有无。所行诸行。皆唯智起。斯宗镜旨。是善巧智之所知。广大心之所信。如华严经云。知一切众生种种所缘。唯是一相。悉不可得。一切诸法。皆如。金刚善巧智。是以上至妙觉极圣之位。中及大权菩萨修行之门。下至底下凡夫生死之地。皆同一心。无有高下。迷之自堕。悟之即升。迷悟似殊。真心靡易。古德云。不镜方寸。虚负性灵。又云。自己不明。则是空受例物。如此开示。不负前机。持王库之真刀。得雪山之正味。证解信入之者。直绍宝王。见闻随喜之人。能成佛种。斯恩难报。莫等寻常。任肩负顶戴。尽尘沙劫中。亦不能报一句之恩。仰思旷古求法之人。释迦文等。投身大火。翘足深林。析骨剜身。剥皮刺血。乃至常啼东请。善财南求。药王烧手。普明刎头。皆是知恩报德之人。为法忘躯之士。今劝后学。生殷重心。勿得自轻。虚掷光景。

  问。妙明真心。觉王秘旨。理虽圆顿。正解难成。更希善巧之门。重证将来之信。

  答。前已引法说。今更将喻明。此宗镜。一心。是诸法自性。如一珠有八万四千孔。入一孔全收珠体。似一月影现一切水。一一影不离月轮。又若分白栴檀。片片而本香无异。犹布青阳令。处处而春色皆同。是则一法明心。万缘指掌。皎然法喻。可以收疑。

  问。凡曰提宗。直陈正义。何须引喻。广具繁文。

  答。为未直下顿悟之人。不无方便。如方便心论云。若就喻者。凡圣同解。然后可说。如言是心动发。犹如迅风。一切凡夫知风动故。便得决了心为轻躁。若不知者。不得为喻。

  问曰。何故不但说正义而说喻也。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