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凯发官网入口
问。楞伽经偈云。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既达唯心。何须演说。如大般若经云。佛告善现。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虽多处学。而无所学。所以者何。实无有法。可令菩萨摩诃萨众于中修学。又云。无句义。是菩萨句义。譬如空中。实无鸟迹。
答。若了自心。则成佛慧。终不心外有法可说。有事可立。只为不回光自省之人。一向但徇文诠。着其外境。以无名相中。假名相说。即彼虚妄。以显真实。既不著文字。亦不离文字。所以天王般若经偈云。总持无文字。文字显总持。大悲方便力。离言文字说。楞伽经云。佛告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着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净名经云。夫说法者。当如法说。乃至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故知非是不许说法。但说时无著。说即无咎。如思益经云。汝等比丘。当行二事。一圣说法。二圣默然。但正说时。了不可得。即是默然。不是杜口无说。故昔人云。幻人说法幻人听。由来两个总无情。说时无说从君说。听处无听一任听。又若以四实性。自得法。本住法。约真谛中。即不可说。若以四悉檀。随他意语。断深疑。生正信。有因缘故。则亦可得说。又不可说即可说。真理普遍故。可说即不可说。缘修无性故。如楞伽经云。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不说是佛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何因说言。不说是佛说。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是说。云何二法。谓缘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作如是说。云何缘自得法。若彼如来所得。我亦得之。无增无减。缘自得法究竟境界。离言说妄想。离文字二趣。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随入城。受如意乐。偈云。我某夜得道。至某夜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缘自本住故。我作如是说。彼佛及与我。悉无有差别。释云。此有二因。一即缘自得法。自所得法。即是证道。证法在己。离过显德。二即缘本住法。本住。即古先圣道。传古非作。此上是据理约证云不说。若但是自心闻。则佛常不说。如宝性论偈云。譬如诸响声。依地而得起。自然无分别。非内非外住。如来声亦尔。依心地而起。自然无分别。非内非外住。是以既非内外所生。亦不从四句而起。此约实智。应须玄会。若约权门。亦不绝方便。如止观云。若言智由心生。自能照。境谛智不相由藉。若言智不自智。由境故智。境不自境。由智故境。如长短相待。若言境智因缘故有。此是共合得名。若言皆不如上三种。但自然尔。即无因。皆有四取之过。皆不可说。随四悉因缘。亦可得说。但有名字。名字无性。无性之字。是字不住。亦不不住。是为不可思议。经云。不可思议智境。不可思议智照。即此义也。若破四性境智。此名实慧。若四悉赴缘。说四境智。此名权慧。则权实双行。自他兼利。方冥佛旨。免堕己愚。
问。山河大地。一。一皆宗。五性三乘。人人是佛。何须宗镜强立异端。
答。诸佛凡敷教迹。不为已知者言。祖师直指人心。只为未明者说。今之所录。但示初机。令顿悟圆宗。不迂小径。若不得宗镜之广照。何由鉴自性之幽深。匪因智慧之光。岂破愚痴之闇。如临古镜。妍丑自分。若遇斯宗。真伪可鉴。岂有日出而不照。燃灯而不明者乎。故华严记中。述十种法明。法即是境。明即是心。以智慧明。照二谛法。故云法明。虽然法无成破。此属第一义门中。且教自有开遮。宁无善巧方便。如大涅槃经云。高贵德王菩萨品。因琉璃光菩萨欲来放光。佛问于文殊。文殊初入第一义。答云。世尊。如是光明。名为智慧。智慧者。即常住之法。常住之法。无有因缘。云何佛问。何因缘故有是光明。广说无因缘竟。末后云。世尊。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灯。是知因教明宗。非无所以。从缘入道。终不唐捐。方便之门。不可暂废。又夫宗镜中。才说一字。便是谈宗。更无前后。以说时有异。理且无差。如智度论云。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然但说之前后。法乃同时。文不顿书。空非渐次。
问。但云方便。说则无妨。若约正宗。有言伤旨。
答。我此圆宗。情解不及。岂同执方便教人。空有不融通。体用两分。理事成隔。说常住。则成常见。说无常。则归断灭。斥边。则成边执。存中。则着中理。今此圆融之旨。无碍之宗。说常。则无常之常。说无常。则常之无常。言空。则不空之空。言有。则幻有之有。谈边。则即中之边。谈中。则不但之中。立理。则成事之理。立事。则显理之事。是以卷舒在我。隐显同时。说不乖于无说。无说不乖于说。宝藏论云。常空不有。常有不空。两不相待。句句皆宗。是以圣人随有说有。随空道空。空不乖有。有不乖空。两语无病。二义双通。乃至说我。亦不乖无我。乃至无说。事亦不宗。何以故。不为言语所转也。释曰。常空不有者。常空。则不因有而空。若因有而空。则成对待。以他为体。自无力故。不自在故。不得称常。常有不空者。亦不因空而有。则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以绝待故。乃得句句皆宗也。空有既尔。法法皆然。可谓宗无不通。道无不现。云何简法取尘。自生差别。不为言语之所转者。以知宗故。无一事而不随实地。无一法而不顺无生。祖师云。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何者。若立规矩。则落限量。才成限量。便违本宗。但随言语之所转也。所以一切众生不知真实者。皆为言语之所覆。大宝积经云。音声语言中。若得不随转。于义乃随行。是名求义者。何者名为义。应知秘密说。秘密说者。即宗镜旨矣。唯佛智之所知。非情见之能解。如胜天王般若经云。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须真胝。白胜天王言。如来为大王受记乎。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我受记如梦相。又问。大王。如此受记。当得何法。答曰。善男子。佛授我记。竟无所得。又问。无所得者。为是何法。答曰。不得众生寿者我人。养育。阴界入。悉无所得。若善不善。若染若净。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为。若无为。若生死。若涅槃。悉无所得。又问。若无所得用受记为。答曰。善男子。无所得故。则得授记。又问。若如大王所说义者。则有二智。一无所得。二得授记。答曰。若有二者。则无授记。何以故。佛智无二。诸佛世尊。以不二智。授菩萨记。又问。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记得记。答曰。得记授记。其际不二。又问。不二际者。云何有记。答曰。通达不二际即是授记。
又问。大王。住何际中而得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