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凯发官网入口

  拙着《从众录》有方论。又鬼注不去,宜虎骨、鹿茸、羚羊角、龙骨各三钱。以羊肉汤煎,入麝香少许服。取腥膻之味,引浊阴之气从阴而泄,此喻嘉言《寓意草》法也。

  香苏饮治气痛。一切感冒俱佳。

  香附(二钱,制研)紫苏叶(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心痛,加元胡二钱,酒一盏。

  七气汤(亦名四七汤)治七情之气郁逆。

  半夏浓朴茯苓(各三钱)紫苏叶(一钱)

  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百合汤治心口痛诸药不效。亦属气痛。

  百合(一两)乌药(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余自海坛得来。

  失笑散治一切血滞作痛如神。

  五灵脂(醋炒)蒲黄(各一两)

  共研末。每服三钱,以醋汤送下,日二服。

  桃仁承气汤治心腹痛,大便不通,其人如狂,属死血。

  桂枝(二钱)桃仁(十七枚,去皮尖)大黄(四钱)芒硝(七分)甘草(七分)

  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丹参饮治心胸诸痛神验,妇人更宜。亦属血痛。亦可通治诸痛。

  丹参(一两)白檀香(要真者极香的切片)砂仁(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妙香散方见《遗精》。

  平胃散治一切饮食停滞。

  苍术浓朴(炒)陈皮(各二钱)甘草(一钱)

  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肉积,加山楂;面积,加麦芽、莱菔子;谷积,加谷芽;酒积,加葛根、砂仁。

  二陈汤方见《中风》。

  十枣汤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芫花(炒)甘遂(各等分,研末)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理中汤治冷痛。

  方见《伤寒》。

  吴茱萸汤(仲景)治冷痛。通治食谷欲呕,头痛如破,烦躁欲死者,及大吐不已之症。

  吴茱萸(二钱五分,汤泡)人参(一钱五分)大枣(五枚)生姜(三钱,切片)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金铃子散治心口痛及胁痛、腹痛,如神。属热者。

  金铃子(去核)元胡索(各二两,研末)每服三钱,黄酒送下。

  浓朴三物汤(《金匮》)治心腹实痛,大便闭者。

  浓朴(四钱)大黄(二钱)枳实(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浓朴七物汤(《金匮》)即前方加桂枝甘草(各一钱五分)生姜(二钱,五分)大枣(五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呕者,加半夏一钱;寒多者,加生姜一钱五分。

  附子粳米汤(《金匮》)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半夏(四钱)炙草(一钱)粳米(五钱,布包)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大黄附子汤(《金匮》)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附子(各二钱)细辛(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治心腹诸痛虚极,诸药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胁痛里急,妇人产后腹中痛。

  当归(七钱五分)生姜(一两二钱五分)羊肉(四两,去筋膜,用药戥秤方准)水五杯,煎取二杯,温服一杯,一日两服。若寒多者,加生姜五钱;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五钱,白术二钱五分。

  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大建中汤(《金匮》)治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

  川椒(二钱,微炒出汗)干姜(四钱)人参(三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卷之三

  隔食反胃方

  左归饮(景岳)即六味汤去丹皮、泽泻,加枸杞、炙草。

  启隔饮(《心悟》)治食入即吐。

  川贝母(一钱五分,切片不研)沙参(三钱)丹参(二钱)川郁金(五分)干荷蒂(三个)砂仁壳(四分)杵头糠(二钱,布包)茯苓(一钱五分)石菖蒲(四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大半夏汤(《金匮》)治反胃。

  人参(二钱)半夏(四钱,俗用明矾制者不可用,只用姜水浸二日,一日一换。清水浸三日,一日一换。摅起蒸熟,晒干切片用)

  长流水入蜜扬二百四十遍,取三杯半,煎七分服。

  吴茱萸汤方见《心腹痛》。

  六君子汤此方为补脾健胃、祛痰进食之通剂,百病皆以此方收功。

  人参白术(炒)茯苓半夏(各二钱)陈皮炙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附子理中汤治反胃。

  即理中汤加附子三钱。治反胃,加茯苓四钱,甘草减半。

  附隔食方法:《人镜经》曰:《内经》云:三阳结谓之隔。盖足太阳膀胱经,水道不行;手太阳小肠经,津液枯槁;足阳明胃经,燥粪结聚。所以饮食拒而不入,纵入太仓,还出喉咙。夫肠胃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五七日不便,陈物不去,新物不纳,宜用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后用脂麻饮啜之。陈腐去而肠胃洁,瘕尽而营卫昌,饮食自进矣。

  三一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浓朴枳实(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按此方太峻,姑存之以备参考。

  卷之三

  气喘方

  苏子降气汤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紫苏子(二钱,微炒)前胡当归半夏陈皮浓朴(各一钱)沉香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治支饮满而肺气闭,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用此苦降,以泄实邪。

  葶苈子(隔纸炒研如泥,二钱二分)水一杯半,大枣十二枚,煎七分,入葶苈子服之。

  十枣汤方见《心腹痛》。

  小青龙汤方见《伤寒》。

  贞元饮(景岳)阴血为阳气之根据归,血虚则气无所根据,时或微喘,妇人血海常虚,多有此症。景岳方意在济之缓之四字。济之以归、地,缓之以甘草,颇有意义。今人加紫石英、黑铅之重镇,则失缓之之义;加沉香、白芥子之辛香,则失济之之义矣。且此方非为元气奔脱而设,时医每遇大喘之症,必以此方大剂与服。气升则火升,偶得濡润之药,气亦渐平一晌,旋而阴柔之性与饮水混为一家,则胸膈间纯是阴霾之气,其人顷刻归阴矣。吾乡潘市医倡此法以局人神智,无一人悟及,诚可痛恨!熟地黄(五七钱或一二两)当归身(三四钱)炙草(一二三钱)

  水三四杯,煎八分服。

  苓桂术甘汤(《金匮》)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呼气短。

  茯苓(四钱)白术桂枝(各二钱)炙草(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肾气丸(《金匮》)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气短,即八味地黄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黄、桂枝。

  茯苓甘草大枣汤(仲景)治气喘脐下动气,欲作奔豚。

  茯苓(六钱)桂枝甘草(炙,各二钱)大枣(四枚)

  用甘澜水三杯半,先煎茯苓至二杯,入诸药,煎七分服。作甘澜水法:取长流水扬之数百遍,或千遍愈妙。

  真武汤(仲景)镇水逆,定痰喘之神剂。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