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凯发官网入口

  此条申明表热未解,失汗误下,成结胸痞满之由。言病发于阳,表热之重者,下早表热内陷而成结胸;发于阴,表热之轻者,若下早成痞满。旧注风伤卫为阳,寒伤营为阴。不知寒伤营无汗身痛,发热之表邪,重于风伤卫有汗之表邪。岂误下反变痞满之轻病?必是以表热之轻重而分阴阳也。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燥烦,心下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浮而动数,表脉也。头痛发热,盗汗恶寒,表症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结胸脉也。膈内拒痛,懊,心下因硬,结胸症也,故用大陷汤。设若不结胸,头有汗遍身无汗,小便不利,则淤热无从发泄,身发黄矣。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表症失汗,惧下有成结胸痞满。今重发汗,复下之,亦成结胸。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故用大陷胸汤。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汤。

  结胸而至颈项亦强,胸邪十分紧实,用大陷胸汤,恐过而不留;陷胸丸,恐滞而愈结。今煮汁服之,则婉转逐邪。

  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此条辨结胸脏结之症,惟在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上以别症。寸脉浮,关脉沉,舌上有苔,不可用辛温。白苔而滑,不可用寒凉,故曰难治。

  病患胁下,素有痞气,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此申素有痞气之人,今痛引入小腹,下连阴筋者,名脏结之死症。又申脏结非阳经症,故无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有苔而滑者,故不可攻。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条重申胸前实热,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宜用大陷胸汤。

  小结胸症,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此重申不按不痛,脉浮滑,不沉实,宜用小陷胸汤。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主之。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上段言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已可下。然见往来寒热,少阳表症,只可大柴胡双解表里。下段言但结胸,外无大热者,乃是水结胸,阻绝阴阳,故但头汗,余处无汗,必以大陷胸逐水饮,通闭塞。此申明但头有汗之症,当治胸前凝结。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骨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章邪结胁下,不成结胸,又见太阳少阳表症,当用柴胡桂枝汤先散表邪。结胸病,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则死。

  结胸病,脉浮大,即为表邪,故曰下之则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症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症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此申明误下,变三症三条治法。言结胸痞满,不独太阳下早而成,即少阳表症,误下亦成者。故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症,反用他药下之,若发热表症仍在,不成结胸者,当复与柴胡汤,必蒸蒸发热汗出而解。若下后身不热而见心下硬痛,则成结胸矣,宜用大陷胸汤。若满而不痛,则为痞气,宜用半夏泻心汤。

  大陷胸汤芫花甘遂大戟热邪传里,内结小腹,用大承气汤。若失汗误下,热邪内陷,作痛胸腹,用大陷胸汤丸。

  小陷胸汤川连半夏栝蒌实此方详注胸满,以半夏辛散豁痰,栝蒌荡涤邪秽,川连去积热,则热散痰消。

  承气汤见便结。

  结胸上部病,本不用承气汤。若满而不痛,腹中痛多,又见大便闭结,故变用承气汤下行,则上亦宽。

  桂枝大黄汤见腹痛。

  误下,表邪内陷,阳明胃家作痛,脉沉而紧,用大陷胸汤。内陷大肠作痛,脉数而实,用承气汤。内陷太阴作痛,脉细而数,用桂枝大黄汤。

  生姜半夏泻心汤生姜半夏枳壳浓朴人参川连甘草此方通治失汗下早痞满之方。多加甘草,名甘草泻心汤,治胃中虚,客气上逆;多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治胁下水气,腹中雷鸣。

  平胃保和散即平胃散保和丸同研。

  挟食外感,胸中凝结作痛,手不可近,似结胸,实痰饮食积症,故用此方。

  柴胡桂枝汤详注痞满。

  卷三

  痞满

  痞满致病,同于结胸,均是表邪下早变症,均是表邪内陷心胸。惟以痛者为结胸,但满不痛者为痞满。症有痛不痛之分,治有陷胸泻心轻重之别。按诸泻心汤,皆寒药以攻痞。其一加附子者,以辛热监制寒药而攻热结,非温里寒也。另有不因误下,自己发热,胸胁满闷,非结胸痞满,此太阳少阳两经表邪合病之支结症。仲景用柴胡桂枝汤,又有表邪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心下肋胁痞满,仲景用小柴胡汤,陶氏以枳桔汤合治之。重者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不因汗下汗出表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此胁下有水饮,故腹中雷鸣而下利,用生姜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先发汗,则表邪解,今先大下后发汗,恐表未解;况心下痞满,尚有恶寒,表症仍在,未可攻痞,先用桂枝汤解表,后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上章明心下痞见恶寒,乃是表邪。此章明心下痞见恶寒,因汗出,故非表邪。脉浮紧,表症;若误下,则紧脉之寒邪入里作痞。按之濡,则内无痰饮食积,但是气痞。其脉关上浮,属阳邪,故用大黄黄连以泄痞热。若痞而见恶寒汗出,则是邪热得寒药凝结,不得发越而恶寒,故以泻心汤寒药中,加附子开导。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心下痞满,应与泻心汤。今痞不解,其人反口渴燥烦,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不特痞结心下,复下遗而结膀胱,故用五苓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太阳中风表症,汗出,心下痞硬,下利,又阳明里症。因呕吐,故不用承气而双解表里。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未汗吐下解后,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则痰气胃实,当用陷胸泻心汤。今汗吐下后,故用养正涤痰扶元下坠之药。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里未和也,宜十枣汤。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