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秘密-凯发官网入口

名解: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伏兔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伏兔。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3阴市

别名:阴鼎。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名解: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阴市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阴市。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本穴因汇集的经水多而性寒凉,地部经水较少气化,其功用即为汇聚上源经水并传输给胃经下部经脉,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则会改变本穴固有的寒凉特性,促使穴内经水的气化,穴内的经水则会因此而变得干少,经水不足也就不能濡养胃经梁丘穴以下经脉诸穴,故而经书对阴市穴作出禁灸的规定。

34梁丘足阳明郄穴。

别名:鹤顶,跨骨。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名解: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功能作用: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藏象:梁丘穴如同位于胃经经脉中部的一个拦河水坝,针刺时它通过开放或升高拦河水坝来调节胃经上、下二部经脉中的经水量,以此达到改变胃经不同部位的气血比例从而实现调治疾病的。

注:梁门穴与梁丘穴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穴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穴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穴所约束的阴市穴内经水较梁门穴所约束的承满穴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穴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35犊鼻

别名:外膝眼。

穴义: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

名解:1)犊鼻。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犊鼻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犊鼻。

2)外膝眼。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流足三里穴。

功能作用:清刷膝关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节的伸缩自如。

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36足三里合穴,属土。

别名:三里,下陵,胃管,鬼邪,下三里。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场。

名解: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足三里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场。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足三里。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足三里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所在之部。

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状,故名下陵。

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

5)胃经合穴。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穴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7上巨虚大肠合穴。

别名: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

穴义:胃经气血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名解:1)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上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上巨虚。巨虚上廉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2)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大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大肠经合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后的湿热浊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汇聚天部浊气冷降下行。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8条口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条口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条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快速传输胃经的冷降水湿浊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