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凯发官网入口
味甘气平。性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入足太阴手阳明经。补中益气。复血脉。通关润五脏。去风。久服肥健不老。下气逐水气。专利大肠风热结燥。治血痢。利小便。除疗消渴便涩。香港脚肿渴。利女子经脉。(诸本草)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因燥热而亡津液。
燥者润之。故脾约丸用麻仁润足太阴之燥及通肠也。(海藏)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无己)麻仁粥治风水。腹大腰脐重痛不可转动。用冬麻子半斤。研碎。
水老人可一升曝同者气吸吸。口燥热淋。用大麻仁五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汁煮绿豆。空心食极效。
小豆一升煮熟。食日二。
〔论〕麻仁润燥。本经首谓其补中益气。是属何义。尔雅翼云。麦黄种(有子曰。
无子化液正其血药而有故于大肠者。且其所也。)夫大燥金本风木阳而宣至阴热。不可想化。何以为此从阳化阴正属肾肝事。妇人〔修治〕极难去壳。取帛包置沸汤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曝干
卷十四\\谷部
小麦
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之气。故为五谷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而四气不足。故有毒。(颂)麦性恶湿。久潦即多不熟。(濒湖)
味甘。气微寒。入手少阴太阳经。新麦性热。陈麦平和。(濒湖)
主养心气。止虚汗。心病宜食之。除客热烦渴咽燥。(作汤不许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消热烦止
白面
气味甘温。性壅热。(不能消热止烦)有微毒。(吞汉椒。食萝卜。能解。)小动风气。
陈麦面。水煮食之。无毒。主治养气补不足。久食实肤体。浓肠胃。水调服。治中暑。及止鼻衄吐血。(诸本草)方书治痰饮喘吐利舌衄头痛心痛胃脘痛。东南卑湿。春雨多。麦受湿气窖令人补虚寒以凉。皆入药尤良代清阳之寒〔麦面总论〕二麦发生于降收之候。值夏气蕃盛而即告成。是其育质受气。从少阴而归至阴一之粗。而非其应之失守而参之中暑一治可见。特西北产者滋益。而东南者阶厉耳。
凡人脾胃有湿热。及小儿食积疳胀。皆不宜服。夏月疟痢人。更忌之。(仲淳)
浮麦
取水淘浮起者。焙用。
味甘咸。气寒。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治妇人劳热。按浮麦全得寒性。故能止汗
麦麸
与浮麦性同。而止汗之功次之。治行痹盗汗。和面作饼。(即曲也)消谷止痢。手足风湿走气作痛。用酽醋拌麸皮。炒热。袋盛熨之。互易。至汗出良。寒湿香港脚。治同。产后虚汗。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以猪肉汁调服二钱。日二服。凡人身体疼痛。及疮疡肠烂沾渍或小儿暑月出痘疮。溃烂不能着席卧者。并用夹褥盛麸缝合藉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
麦粉
面洗筋后澄出者。俗名小粉。
味甘。气凉。醋熬成膏。消一切痈肿汤火伤。乌龙膏。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发热摊纸上尽而脱
大麦
气味咸温。微寒。主消渴。除热。宽胸下气。平胃化谷食。疗胀满止泻。不动风燥热糊。令〔论〕大小麦虽种获同时。而小麦却后于大麦。是则大麦之不动风气。与无燥热。胜于小麦而能当少
荞麦
味甘酸平。气微寒。降气宽肠。炼五脏滓秽。磨积滞。疗白浊白带。脾积泄泻。治痢疾。用面二钱。沙糖水调。炒服。绞肠痧痛。炒焦荞面。热水冲服。食之难消。其有沉积在肠胃者。反藉之消去。(颖)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
作饮。连食三四次即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咳嗽上气。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
鸡以〔论〕荞麦始终得金气之全。金合于火以生化。故叶绿而茎赤。(凡物之生莫不资于风木之霜者之疾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濒湖)
卷十四\\谷部
粳
即也。粘者为糯。不粘者为粳。六七月收者为早粳。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滇岭之粳。性热。又惟彼土宜之。一种占谷。闽人始从占城国得之。宋时分给诸道为种。故今各处皆有。高低俱可种。其熟最早。六七月收。品类亦多。有赤白二色。与粳大同小异。入药解热。以晚粳为良。
气味甘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主治温中益气之则仲桃〔论〕粳乃谷稻之总名。有早中晚三收。惟迟粳乘火土之气以生长。而斩获于仲秋之后。
其胃气之旺以告成。宜于充食。为养生首赖。如早粳。金未进气。而土气亦不浓。(乘木火之气以生长。而斩获于季夏之半。是火气全而土气亦司令也。)即晚粳。土气将退。而火气更失时。以之剂量治病则可耳。(诸粳属立夏前种者。穗长而秧茂。迟之立夏后。则大不及。可知凡物之生。必藉木火之气。而晚粳为火气失时也。)
淅二泔
洗米沉汁也。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故名。
气味甘寒。主治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吐血不止。陈红米泔水温服一钟。日三次。
衄血
卷十四\\谷部
稻
(即糯稻)糯。粘稻也。粳。不粘稻也。本草所谓稻。乃专属糯。粳之粘者为糯。稷之粘
糯米
味甘。性温。主治温中益气。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方书喘头风蛊毒痔。脾病宜食糯。(孙真人)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故脾肺虚寒者宜之。(濒湖)冷泻者。炒食即止。老人溲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知。
痘证用之。亦取此义。(又)下痢噤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末入秘糯黄川芎各五钱。水一升。煎八合。分服。
〔论〕糯米之用。温肺暖脾。但熟食粘滞壅气。炒食止泄健脾。至酿酒则热。熬饴热甚。
又糯性粘滞难化。小儿病患最忌。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糯米泔
气味甘凉。益气止烦渴。(任意饮之即定。余详一卷水部。)
卷十四\\谷部
黍
稷之粘者。与稷一类二种。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
黍米气味甘温。主益气补中。(别录)黍者。暑也。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性最粘滞。
其气〔论〕黍即稷之粘者。其苗似粟而低小。其粒如粟而光滑。有赤白黄黑数种。苗色亦然。
俱其粘滞与糯同性。
而别录云益气补
卷十四\\谷部
大豆
角曰荚。叶曰藿。茎曰萁。有黑白黄褐青斑数色。黑者名乌豆。可入药。及作豉充食。黄者作腐榨油造酱。余但可作腐及炒食而已。乌豆。紧小者为雄。入药尤良。
黑大豆
味甘气平。(平即兼凉)肾之谷也。炒食热。煮食寒。作豉冷。造酱及生黄卷则平。
器)主治调中下气。通关脉。疗伤中淋露。散五脏结积内寒。冲酒。治阴毒腹痛。逐水胀煮食。治温毒水肿。下热气肿。同桑柴灰煮食。下水鼓腹胀。除胃热痹。同甘草煮汤饮。
一及产后头风。又治下痢脐痛。下气。活血。能解诸毒。牛胆贮之。止消渴。入盐煮。常时食之香港脚治水消其验乃子土茯苓银花血热觉有余血直视。或手足五升沃之。经捶破。同沃之。产经丸。治左瘫右痪。
注脚膝。行履艰难。及生黑豆一斤。以斑蝥二十一枚脐二两。乳香研一两。没药一温酒下。不拘时。风毒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