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记-宋元笔记 -凯发官网入口
角力记
角力记
北宋·调露子
我国最早的摔跤专著――《角力记》
角力即摔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可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留传下来的摔跤文献很少,《角力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角力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史论著。因此《角力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摔跤文献。《角力记》诞生于公元9世纪后期,它记载了我国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的摔跤历史。
据《宋史·艺文志·卷五》记载,《角力记》的作者是调露子,但调露子的真实姓名和年代还有待考证。《角力记》全书共分述旨、名目、考古、出处、杂说第几个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摔跤名称的演变,有的称“相搏”,有的叫“角抵”、“相扌费”、“相扠”、“角力”、“手搏”、“拍张”等等。《角力记》中还记载了古代摔跤的规则:只能是两人徒手互相角力,即使在两军阵前,摔跤赌胜也不许其他将士协助。倘有一人手持兵刃,那就不能算作摔跤。至于比赛时间和采用的动作,在《角力记》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拳打脚踢、夹头颈和扭关节等,但最终必须把对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战斗力才算获胜。
《角力记》的后一部分记载了摔跤比赛的实况,其中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在“角抵对”表演时,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角力记》的作者对角力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这是前无古人的。作者大胆地反对儒家观点,对角力作了公正的评价,在书中充满感情地讲“惟力也,岿然独存”。作者实事求是地从民俗的崇尚、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角力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总之,《角力记》是我国古代摔跤发展史中独一无二的传世佳作,为我们研究古代的体育活动发展史实和理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依据,特别是在今天体育腾飞的时代,《角力记》的史料价值就显得更加珍贵。
●序
序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为千古之格言也,而后玩笔砚者,不孰淳素,见竞浮华,有所不知,终身之耻,故有作《齐谐记》、《白泽图》者,有著《乱离》、《妖乱》等志者,有缉《搜神》、《幽明》等录者,惟力也岿然独存。顷于市货故纸束中,得古之杂说,于中一段,说角抵之戏,且多猥俗。愚居闲,遂加润之以故事,演成斯记。或曰:“圣人所不言,子何须有述也?”愚则对曰:“大道散则德者立,德壤则仁义薄,仁义生则忠孝起也。当仲尼之为也,有所不知,盖阙如也,何必繁细乎?圣人之德已立矣,后宗孔者枝叶异也,儒七墨三是也。是故纪奇异则近怪矣,序离散则近乱矣,纪幽冥则近神矣,述角觝则近力矣。此四类,非孔门寄杂家流也?”或曰:“子述此,岂非斯文之类与?”复对曰;“志怪者,岂神耶?言力者,岂力耶?昔梁简文帝著《马槊谱》,而不闻萧纲是骑将也。愚今所著,岂出乎稗官之俦也,条理于后。”
●述旨
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然以决胜负,骋□捷,使观之者远怯懦,成壮夫。已勇快也,使之能斗敌。至敢死者之教勇,无勇不至。斯亦兵阵之权舆,急竞之萌渐,天生万物,含血啼息者,无有喜怒之性。六情未始有,从教而得者,本乎天然。且如攻斗力者,始乎阳(本其怒戏),常卒乎阴(欲胜情至,计谮兴被害)。以礼饮,始乎治(尊卑有别,酢酬有次),常卒乎乱(耽酒淫液)。故相搏者,始嬉戏,常卒怒击(今猫犬虎狼,始以轻爪弱牙面相击齿,终则斗),是知喜极则怒生。戏亦气也,气逸而下;斗以气也,气奋而上。戏气发乎脾,斗气生乎肝。故曰:夫有血气,必有斗心也。岂不然也?上古之人淳素,以食饱饮足,或以前肱为格击,手赤未取胜负别,若鸡犬斗敌而已。则知出自然,岂因教训后能耶?上古之□亦同此矣。又以人之性气,犹大泽焉,平时渺弥焉。大风鼓之巨浪起(若人之忿),小风吹之细文生(若人通悦)。若角力之气,中等风作,浪波动摇也,非适非小。则大近于怒,小存于喜。竞力角技,则非喜非怒。此角力,是两徒搏也。且虎有爪牙之利,故以器仗格之,则非徒搏也。人彼此皆空相击,可云徒搏也。晋侯梦与楚于搏是也。《释名》云:“相搏也,手搏其上,摩挲犹未然也。手上下之言也。”
●名目
一、相搏。《谷梁传》:“鲁公子季友帅师败莒拿,公子季友谓拿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季友处下,左右曰:‘孟劳。’(惊取刀,鲁宝刀)季友以杀之。”此则始相徒搏,后处其下,左右救之,曰令用刀也。今之用力,可谓相搏也。《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以击之也。”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
一、相扑。盖取其见交分胜负之名,则取扑倒为名故也。《通俗文》云:“争倒曰相扑也,言其交相争也,今率土俗间只呼为相扑也。”又《晋书》云:“相扑,下技也。”又见《北齐书·诸王传》。相字入声呼。
一、相■〈扌费〉(音费)。蜀土荆襄之间,■〈扌费〉■〈扌费〉则争力竞倒之谓也。相■〈扌费〉之名,《荆楚岁时记》:“荆楚之人,五月间相结伴为相■〈扌费〉之戏。”即扑也。俗间或相叉(音堆)扑也,亦曰相叉(丑佳反),皆非雅正。
一、角觝。汉武帝元封二年春,始作角觝戏。应劭曰:“角,技也。觝,相触也。”文颖曰:“此乐为抵者,两相当也。角力,角技艺、射御,故为角觝。盖杂伎乐也。”颜师古曰:“觝,当也。非谓觝触。”文说是也。至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于上林、平乐观。至元帝初元五年罢此戏也。今观诸公注解,“角”字义晦昧,盖“角”与“榷沽”同用也,比较量之谓也。角量其觝触,此则相■〈扌费〉也。两两相当,则今之步打、拔河也。疑汉世力夫相对以手击格,谓之角觝也,后世变体,遂一一出场也。《西京赋》云:“临回望之广场,呈角觝之妙戏。”注:“角觝,戏也。今人两两相当,角力也。”
一、角力。则角量力,其取工巧钝拙,分其胜负,故谓之角力。《晋书》“角,校力”是也。然则名言有雅有俗,雅则曰“相■〈扌费〉”,俗则曰:“相扑”。或以方土呼名,尔熟者为俗(荆楚呼“相■〈扌费〉”尔),闻生者为雅(回器上土,斗相扑也)。今会诸名,以“角力”为雅,故以为首目也。究其始,则其来虽远,见史分明,则盛于西汉也。
●考古
若稽诸古,《左传》有“晋侯梦与楚子搏”,《谷梁》公子季友与莒拿搏,又秦堇父与叔梁纥以力相高,皆角力之意也,其来尚矣。西汉作角觝戏,皆其始也,以西汉则盛行矣。魏文帝言奋威刘展有手擘,能空手入白刃,帝持甘蔗为仗,下殿数交,二中其臂。此是单角其手技,非争交竞力也。晋庾东者,阐之父也。武帝时,西域健胡趫捷无敌,晋人莫能校力。帝募勇士,惟东应选,遂扑杀之,名振殊俗。《晋书》云:襄城人王弘与颍川功曹刘子竺会于界上,子竺谓弘曰:“襄城人不知颍人能扑。”弘对曰:“相扑下技,不足以明优劣。”
北齐南阳王绰字通,以五月五曰生,为性凶悖。文宣又无道,奏蝎蛆置浴斛,令宫人裸露卧中,帝绰同观而笑噱。后韩长鸾诬告绰反,后主不忍显戮,使宠(一作龙)胡何猥荫于后园与绰相扑,因格而杀之。宋王敬则,帝令公卿自呈本技所长,敬则红帛纠发拍张。齐曹武,材力之将,为雍州。致钱七十万,为桃虫儿、茹法珍诬而夺之。曰:“人传曹武每好风景,招人拍张武戏。”帝果疑之。拍张亦角力也。《齐书》言戏则徒手拍击也,如有操执,则又习战也。
#宋元笔记 #古代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