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凯发官网入口

  耳聋不得眼,针手小指外端近甲外角肉际,入二分半,补之。

  又针关冲,入一分半。补之。

  又针腋门,在手小指次指奇间,入三分,补之。

  牙车失欠蹉跌,灸第五椎,日二七壮,满三百壮不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寅骨中是。

  又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三百壮,三报之。

  听会,主牙车急及脱臼相离二寸,在上关下一寸,一名耳门。侧卧张口乃得之,针入三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不补宜灸,日五壮至七壮止,十日后还依前灸,慎生冷、醋、滑。

  又法:下关在耳门下一寸宛宛中动脉际是也,主牙车脱关,不得嚼食。侧卧开口取之,针入四分,与上同法,灸数亦周忌热食、酒、面。

  颊车在耳下二韭叶宛宛中,主牙车不开、口噤不言及牙疼不得食、牙颊肿。侧卧张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不补宜灸,日七壮至七七壮即止。

  喉痹,针两小手指爪纹中出血三大豆许即愈,左刺左,右刺右。

  又:手无名指甲后一韭叶名关冲,主喉痹不得下食饮,心热,常以缪刺之,患左刺右,患右刺左也,都患刺两畔。

  咽喉酸辛,灸少冲七壮,雀矢大注。

  神门、合谷,主喉痹心烦。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香港脚第六

  法三首论一首

  初灸风市,次伏兔,次犊鼻,次膝目,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绝骨。

  凡八穴,风市穴: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手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手中指头,髀大筋上灸百壮,逐轻重灸之,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一穴五六百壮。伏兔穴:令病患累夫端坐,以病患手夫横掩膝上,夫下旁与曲膝头齐上旁侧,夫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角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是;一法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五十壮。膝目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灸百壮。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法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有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百壮。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百壮。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绝骨穴:在足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灸百壮。凡此诸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灸一脚,病两脚便灸两脚也。凡脚弱病多着两脚。一方云:觉脚异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异者合四穴灸之,多少逐病轻重,大要虽病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令以次灸之,多则佳。

  脚疼,三阴交三百壮,神良。一云灸绝骨最要。论曰:有人得之不以为事,不觉忽然入腹,腹肿心热,其气大上,遂至绝命。当知微觉有异,即须大灸之,乃得应手即瘥。亦依旧支法存灸之梁丘、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中、阳陵泉、绝骨、昆仑、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阳、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俞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慎不得灸,以上大忌之。

  又:灸足十指奇端去奇一分,两足凡八穴,名曰八冲极下气。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艾炷小作之。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诸风第七

  法六十九首论一首

  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者,肺风之证也。视眼以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速灸肺俞百壮,小心减之。若色黄者,此为肺已伤、化为血矣,不可复治。其人当妄言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寻缝,如此数日,死。若为急风所中,便迷妄恍惚,狂言妄话或少气,或不能言,若不速治,宿昔而死。亦觉,便灸肺俞、膈俞、肝俞数十壮,急肝中风者,但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眼连额微有青者,肝风之证也,若唇色青面黄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壮,急服续命汤。若色大青黑者,此为肝已伤,不可复治,数日而死。

  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心风之证也。若唇正赤尚可治,灸心俞百壮,急服续命汤。若或青或白或黄或黑,此为心已坏为水,不可复治,旬日死(一云五六日死)。

  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视身通黄口吐涎汁尚可治,灸脾俞百壮,急服续命汤。

  目下青手足青,不可复治。

  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腰痛,视胁左右,若末有黄色如饼粢大尚可治,灸肾俞百壮,急服续命汤。若齿黄赤,鬓发直、面土色不可复治。

  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灸大肠俞百壮,服续命汤。

  论曰:凡风病内外沉浮者,内是五脏,外是皮肤,沉是骨髓,浮是血脉。若在腠理,汤药所及。若在五脏,酒醪所至。若在血脉,针灸所中。深在骨髓,扁鹊自云不能如何。

  风痱者,卒不以言,口噤,手不遂而强直。灸法:度病者手小指内岐间至指端为度,以置脐上,直望心下丹注度上端毕,又作两度,续在注上合其下开上,取其本度,横置其开上令三合其壮,如倒作字形也,男度右手,女度左手,嫌不分明,故以丹注三处起火各百壮。

  夫眼肝风占候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大椎,次肝俞,各五十壮。

  心风灸心俞各五十壮。

  脾风灸脾俞各五十壮。

  脾风占候,言声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大椎,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次两大指节上下六穴各七壮。

  卒中风口,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传。又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失,横安之,两头放火烧之。

  凡卒中风,中噤不得开,灸颊车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壮即得语,又随年壮,口僻,左右灸之。

  治尸厥法:凡尸厥如死,脉动如故,针百会入二分补之,灸熨两胁。又针足中指头去甲如韭叶。又针足大指甲下内侧去甲三分。

  灸失喑不语法:先灸天窗五十壮讫,息火乃移灸百会五十壮毕,还窗五十壮。若初发先灸百会,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当闭伏,更失喑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灸百会乃佳,一灸五十壮,息火泄复灸之。视病轻重,重者处各三百壮,轻者以意(一云次灸肩井得二百壮,即灸二里三壮,若五又法:凡一切中风,服药益居者,但是风穴,皆灸之三壮,神良。欲除根本必须火艾,专恃汤药则不可瘥。

  灸角弓反张法:唇青眼戴,角弓反张,始觉发动,即灸神庭七壮。穴在当鼻直上发际。

  次灸曲差二穴各七壮。穴在神庭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上关二穴各七壮。在耳前上廉起骨陷中,一名客主人。

  次灸下关二穴各七壮。在耳前动脉下空下廉陷中。

  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穴在前下曲颊端陷中。

  次灸廉泉一穴七壮。在当颐直下骨后陷中。

  次灸囟会一穴七壮。在神庭上一寸。

  次灸百会一穴七壮。在当顶上正中央。

  次灸本神二穴各二壮。在耳直上入发际二分。

  次灸天柱二穴各七壮。在项后大筋外入发际陷中。

  次灸陶道一穴七壮。在大椎下间。

  次灸风门二穴各七壮。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心俞二穴各七壮。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肝俞二穴各七壮。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肾俞二穴各七壮。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膀胱俞二穴各七壮。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曲池二穴各七壮。穴在肘外曲头陷中,屈肘取之。

  次灸肩二穴各七壮。在两肩头之中,两骨间陷中。

  次灸支沟二穴各七壮。在手腕后二寸两骨间陷中。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