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医话-凯发官网入口
先哲医话
序
栗园浅田君以廓清吾道为己任,其撰着布世。顷又聚亨元以降哲匠之论医者,删定其文,名曰《先哲医话》。余受而读之,艮山先生以下凡十三家,其超迈之识,独得之见,发前贤所未发,而于诊候施设之法,的实明确。寓妙用于片言,寄活变于只句,可谓医林圭臬也。今夫稗说野乘所载古昔英雄之战略,有神算可骇者,有勇敢可畏者,有运用转化不可测者,然以冗杂无统,人或漫然不省记。一入良史笔,则耳目一新,永为百世模范矣。斯编原以国字书之,多出门人手,故俚言俗语间失浅易,读者慊焉。今经君删润,而文理烁然,神机活动,如读史臣所记良将战策,使人跃然兴起,君不特医林韩白,殆亦方家马班也。嗟夫!庸陋无识辈,炫奇斗异,辩给欺俗,苟以自售,此吾道之所以日萎ht不振也。则凡言之裨益治术,发挥真理者,虽出今人,亦宜记以广其传也。况先哲之遗范,垂法百世者耶。昔人有观楚汉战处,而叹时无英雄者,盖假刘项慨当时耳。使斯编所载诸豪俊出,今日则必将有雄论快辩,起吾道之衰者焉。是盖君撰述之意,余亦有感于此也久矣。及其命序,乃不辞而书。
庆应二年丙寅三月笠间侍医棚谷善撰
张序
予既序《皇国名医传》一书,而知扶桑国里亦有杏林。若木华中岂无橘井,宜乎视祖州为仙岛,而化海峤作神山也。然只详其姓氏里居,师徒授受,与夫活国活人之事,而于孙思邈龙宫秘诀,未勒成篇,抱朴子金匮神方,未纂入册,徒令后之人流连往昔,景仰遗徽,有华陀不在之叹焉。今年夏季,幕中西席施君邦孚,因不习水土,兼失调摄。陡患臌胀,势已增剧,遂延浅田君来视。察脉投剂,不三四服,而泽腹之坚,顿如桶底之脱,病遂霍然。始知扁鹊来齐,治腠理之甚易,太仓在汉,解颅脑而何难,真三折肱而九折臂矣。日者复携《先哲医话》一书来求序于予,翻阅数过,见某氏治某病,察某候,用某药,议论精卓,剖晰详明,医固井井而有条,事亦凿凿之可据。乃知太上玉经之说,犹传诸王君,隐仙灵宝之方,堪师夫禄里,则是书之成,洵后学之津梁,医家之圭臬也。因志数言于简端云。
大清光绪四年戌寅仲冬钦差大臣四明张斯桂撰并书
卷上
余少年读先哲理疗书,窃谓不粗卤则过密,与己所见不合,故不终卷而已。因取仲师之经,一意攻之,略窥述作之旨,又质之于治术。数十年,而后阅诸家之书,始知先哲独至之本领,悔当日不虚心凝思。从此寻绎,则至古人之域亦不难也。惜乎日暮路远,不复能与之相上下,以成一家。然亦不能自止,姑录其一二,以为后生解悟之资云。
卷上
后藤艮山
近世古方之学,以名古屋玄医并河天民为翘楚,而未免金元陋习。至艮山先生,豪然崛起,一洗从前弊风。其识见理疗,必当有迥异乎先辈者,世以为好奇非矣。盖吾医术至一溪道三氏之门,流碎残极矣。是以享元医人复转而古,此亦自然之势也。(拙轩曰:一部伤风约言,翁之本领在此,可谓善读《伤寒论》者。后来豪杰辈出,皆闻翁之风而兴起者,斯为吾道中兴。先生起笔,兹非偶然也。)谷肉果菜者,正性也。草木虫石者,偏性也。故古昔养精以正性者,治病以偏性者。后人不知此义,拟以药品补精气,盖亦误矣。(《素问》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毒药攻邪,此即医家大纲领。先生早标揭焉,而为他日东洞诸辈立论之蓝本。)乱世人其气剽悍,肝胆气郁少。治世人其气游惰,肝胆气郁多。故宜以熊胆开其郁,令肝胆气达。(永富凤曰:余征之于都邑市朝之人,比比皆然。盖太平日久,五民蕃息,金钱虚耗,奢佚日盛,则知巧之民不免病气势也。医人施治之日从这处下工夫,则有大裨益矣。)其人有癖而饮食减少者,譬之于人家犹廊颓厢敝,而堂室渐狭小也。故不去癖,则胃不能振。医不知此理,欲与毒药补胃气,且菲饮食,益损精液者,不亦谬乎。凡疗此症,先驱癖,以滋味养胃气为主也。痈疽饵食鸡肉或鸡卵,能托出其毒。优于参,故治疮以饵食为专一也。(徐灵胎曰:服药原为治病而设,并非借以生长气血也。殆是同一见。)外感以汤液为主,内伤以饵食为主,错之则不得其治也。
赤蛙不止治小儿痫,亦治大人痨,盖痫痨皆属癖也。此品能治癖气,妨害脾胃为下利者,兼制蛔虫。(杨氏直指曾氏口议并云:十五以下为疳,十五以上为瘵,颇与此说合。而二氏徒用固阳滋阴之剂,更无发明。艮山特用血荡气之药,以除腹里之癖,其术高一等。)痫利者,饵鳗鲡以炙干为可。
按腹自心下至脐,任脉突起者,病聚脉下故也。病不聚者,脉不必突起。老人肉脱发此证者,为近死期。
按腹心下任脉左右充满有力者为实,若濡弱不充满者属虚也。
虚惫症,唇色不淡白。耳叶未萎者,可救活也。是宜熟察。
阳气浮泛者,难认肉脱之候。先诊背部,其人每咳或喘,背上陷下者,因气逆见脱肉之痕也。此证属气胀,故名曰虚浮,不必水气也。
诊病患宜先审问曾患霉毒否,何则?今世霉毒浸淫筋骨,多元气为之壅塞者也。
病至大患目不瞬者,眼胞元气脱也。乃为反目,兆近死期。
诸病以渐成者多难治,若肉脱或有水气者不治。
凡有痛者,脉多紧弦,如太阳病头痛者是也。动与紧似相反,而紧弦者,动之甚也。动脉变迟者,正气弛而邪气未除也,如结胸脉迟是也。盖动变迟者可救,不变而数者殆。
黄胆未发前为腹痛者,多是属癖,又有脾脏郁结为腹痛者可辨别。(《金匮》云: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此所以湿热为腹痛。又云: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此系黄胆腹痛治法。)嗝噎一旦食进者,不可恣吃,其人原胃中虚竭,反招害。
卒中风,多系癖塞心,故人事不省,不能活。若不塞心者,半身不遂,或口眼斜耳。其虽人事不省,而六脉相应,手足厥冷者,一身大气犹存,可救也。
男女俱年未壮而身不了了者,多系风寒,宜调护。若缓漫经日,则大便溏,以至重症,故此证大便秘结为佳,溏泄为恶。
专发声音者多吐血,而脉不数,是不足畏。真吐血者,其脉必数急,是大可恐。
凡病不论六淫七情饮食男女,皆因一元气郁滞。故皮肤郁者,经络滞者,遂皆及腹里,犹水之凑陷地,医者先得其大纲治之为要。
霉毒沉滞骨节者,经络壅塞尤甚,故发种种变证。不可不知。
其人虚弱咳嗽久不止者,此由寒气壅表,与虚火扇肺,故咳愈甚,而肺益涸。
奔豚证有肝气兼霉毒者,有肝气带疝者,但霉毒与疝不为奔豚。古语云:诸风掉眩属肝是也。
痉及痱之类,身体不自由者,苟健啖不运动,则脾气不能行,故四五年后必死。患此证者,宜务运动,以行脾气,庶几终其天年。名古屋玄医曾患之,善全其终,可以证焉。
水肿咳嗽甚者,必水气辐凑上部。又水气发暴咳者,为濒死。
杂病饥而不能食者有二道:其人虽饥,闻食臭忽恶之者,虫也;但饥而不能食者,瘕也。
痿与痹易混,而详之,则痹者,主皮肤不仁;痿者,主筋骨萎软。
风邪难愈,或虽瘥复发者,不必服风药,唯以助阳气散风邪为要。
病阳虚者易治,阴虚者难治,何者?阴虚则阳益虚,如虚劳是也。故阴虚火动者,虽能食遂至死。阳虚者,脉不数而食减,是以多肉脱。故主饵食,禁灸。灸之则反脉为数,其为害亦不鲜矣。
虚劳脉细数者,脉乍见和平,则为近死期。易所谓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虽缓者,不出五七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