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中藏经-凯发官网入口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本作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阙肝毒。)
发于下者阴中之毒也。发于上者。阳中之毒也。发于外者六腑之毒也发于内者。五脏之毒也故内曰坏。
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也。又近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骨者久不愈。则化血成蛊。近虚者。久不愈。则传气成漏。成蛊。则多痒而少痛。或先痒后痛。成漏。则多痛而少痒。或不痛。或不痒内虚外实者。多庠而少痛。外虚内实者。多痛而少痒。血不止者则多死。脓疾溃者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然也。种候万一(一作多。)端。要凭详。治疗之法。列在后篇。
卷中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人之病。香港脚。与气脚之为异。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则名气脚也。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于脚膝。渐传于内。则名香港脚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于治疗。亦有上下先后也。故分别其目。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则无理致其瘳也。夫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流入股节。或注于脚膝。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若从外而入于足。从足而入脏者。乃谓之香港脚也。气脚者。先治内而次治外。香港脚者先治外而次治内。实者利之。虚者益之。又人之病。香港脚多者何也。谓人之心肺二经。起于手。脾肾肝三经。起于足手则清邪中之。足则浊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则最重艰苦。故风寒暑湿之气。多中于足。以此香港脚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从渐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晓。医家不为香港脚。将为别疾。治疗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从微起。浸成巨候。流入脏腑。伤于四肢。头项。腹背也。而疾未甚。终不能知觉也。特因他而作。或如伤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节不仁。或语言错乱。或精神昏昧。或时喘乏。或暴盲聋。或饮食不入。或脏腑不通。
或挛急不遂。或舒缓不收。或口眼牵搐。或手足颤掉。种种多状。莫有达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无告陈。
仁者见之。岂不伤哉。今述始末。略示后学。请深消息。至如醉入房中。饱眠露下。当风取凉。对月贪欢。沐浴未干。而熟睡。房室才罢而冲轩。久立于低湿。久伫于水涯。冒雨而行。渎寒而。劳伤汗出。食饮悲生。犯诸禁忌。因成疾矣。其于不正之气。中于上则害于头目。害于中则蛊于心腹。形于下则灾于腰脚。及于旁则妨于肢节。千状万证。皆属于气脚。但起于脚膝。乃谓香港脚也。形候脉证。亦在详明。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
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滑而微者。起于虚。牢而坚者。起于实。在于上则由于上。在于下则由于下。在于中则生于中。结而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风者汗之而愈。湿者温之而愈。热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者流之。忧者宽之。怒者悦之。悲者和之。
能通此者。乃谓之良医。又香港脚之病传于心肾。则十死不治入心则恍惚忘谬。呕吐。食不入。眠不安宁。口眼不定。左手寸口手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是也入肾。则腰脚俱肿。小便不通。呻吟不绝。目额皆见黑色。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脉绝者是也。切宜详审矣。
卷中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人中百病。难疗者莫过于水也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海。肾气虚则水散于皮。
又三焦壅塞荣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有肿于头目者。有肿于腰脚者。有肿于四肢者。有肿于双目者。有因嗽而发者。有因劳而生者。有因凝滞而起者。有因虚乏而成者。有因五脏而出者。有因六腑而来者。类目多种而状各不同。所以难治者。由此百状。人难晓达。纵晓其端。则又苦人以娇恣不循理法。触冒禁忌。弗能备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水有十名具于篇末。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青水者。其根起于肝。其状先从而肿而渐行一身也。赤水者。其根起于心。其状先从胸肿起也。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白水者。其根起于肺。其状先从脚肿而上气喘嗽也。黑水者。其根起于肾。其状先从足跗肿。玄水者。
其根起于胆。其状先从头面起肿而至足者。是也。风水者。其根起于胃。其状先从四肢起。腹满大而通身肿也。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状起脐下而腹独大。是也。里水者。其根在小肠。其状先从小腹。胀而不肿。渐渐而肿也(又注云。一作小腹胀而暴肿也。)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
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其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也。又消渴之疾久不愈。令人患水气。其水临时发散。归于五脏六腑。则生为病也。消渴者。因冒风冲热。饥饱失节。饮酒过量。嗜欲伤频。或饵金石。久而积成。使之然也。
卷中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诸淋与小便不利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冒热饮酒。过醉入房。竭散精神。劳伤气血。或因女色兴。而败精不出。或因迷宠不已。而真髓多输。或惊惶不次。或思虑未宁。或饥饱过时。或奔驰才定。或隐忍大小便。或发泄久兴。或寒入膀胱。或暑中胞囊。伤兹不慎。致起斯疾。状候变异。名亦不同。
则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之八种耳。冷淋者。小便数。色白如泔也。热淋者。小便涩。而色赤如血也。气淋者。脐腹满闷。小便不通利而痛也。劳淋者。小便淋沥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断绝也。膏淋者。小便中出物如脂膏也。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子。或赤或白(一作黄。)色泽不定。此由肾气弱而贪于女色。房而不泄。泄而不止。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又如以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谓肾者水也。咸归于肾水消于下虚热日甚。煎结而成。此非一时而作也。盖远久乃发。成节五岁。败即三年。壮人。五载祸必至矣。宜乎急攻。八淋之中。唯此最危。其脉盛大而实者可治。虚小而涩者不可治。虚者谓肾与膀胱俱虚。而精滑梦泄。小便不禁者也。实则谓经络闭涩。水道不利。而茎痛腿酸者也。又诸淋之病。与淋相从者活。反者死凶。治疗之际。亦在详酌耳。
卷中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石之与金。有服饵得失者。盖以其宜与不宜也。或草或木。或金或石。或单方得力。或群队获功。或金石毒发而致毙。或草木势助而能全。其验不一者何也。基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情。必长其年。虚而过泻。实乃更增。千死其千。万殁其万。则决然也。又有年少之辈。富贵之人。恃其药力。恣其酒欲。夸弄其术。暗使精神内损。药力扶持。忽然疾作。何能救疗。如是之者岂知灾从内发。但恐药饵无微功。实可欢哉。其于久服方药。在审其宜。人药相合。效岂妄邪。假如脏不足则补其脏。腑有余则泻其腑。
外实则理外。内虚则养内。上塞则引上。下塞则通下。中涩(一作结。)则解中。左病则治左。右病则治右。上下左右。内外虚实。各称其法。安有横夭者也。故药无不效。病无不愈者。切务于谨察矣。
卷中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