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凯发官网入口
余曰。
胃气不能上吸。非人参之助。胃不可得食。阻滞非甘澜水和白蜜之润下不可。且其阻滞者。冲脉之为病。非半夏不能降冲脉之逆。仲景大半夏汤甚妙。问曰。有将食时必饮酒而后能食者。胃气郁塞不开。得酒之剽悍而始通。应用何药。余曰。宜平胃散料加香附麦芽半夏干姜白豆蔻沙参川芎。入羊肚内。蒸熟晒干。又易羊肚。如前法三次。去羊肚为末。以陈米汤送下三钱。日二服以辛药开结。以香药醒脾。而制法之妙。化其霸气。方不伤其阴气。经云。
阴者中之守也。此方颇为合度。问曰。有肝逆胆横小络相厄。两胁时痛。食入不犯肝胆之络。则下。犯其小络。则土受木制。不能纳谷而因吐者。病由木郁。而土因之亦郁。应用何药。余曰宜用小柴胡汤。遵原定分数。折为小剂。(柴胡四钱。半夏汤洗七次不可用矾煮。
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一钱五分。大枣一个。水煎。)加紫苏旁小梗整用。生竹茹各二钱。
橘皮内筋膜当归须各一钱。补虚清火。解郁通络。配合得法。则各药相得而益彰。自不同他方之泛泛也。问曰。有胃火自盛。食入则吐逆不已者。应用何药。余曰。食物不得入咽。是火阻于上。宜用黄连黄芩之大寒以泻之。大苦以降之。更用人参以助胃。俾胃喜于纳食。而急迎之入内。然必用干姜。大辛大热。冲开其关。方无拒格之患。四味等分煎服。仲景得意之方也。如食既入咽。随即吐出。是胃素有热。一得食物。为两热相冲。不能停留而即出。
宜大黄四钱。甘草二钱。为釜下抽薪之法。此与黄连黄芩干姜人参汤。均是苦寒之剂。而毫厘有千里之差。况寒热之相反乎。问曰。有朝食暮吐。完谷不化。必倾囊倒箧尽净无存而后快者。
则食久反出无火之谓也。应用何药。余曰。此症用温补法。人人共知。每服之而不效者有故。
当辨其为中焦无火。与下焦无火。中焦无火有二。在阳明则胸满。宜吴茱萸汤。在太阴则腹满。宜理中丸。又恐此丸之过甘。则甘草不妨减半。恐其功之过缓。不妨加入荜茇附子吴茱萸半夏茯苓之类。勿泥定成法也。下焦无火亦有二。在厥阴则吐食而兼酸腐。亦宜吴萸汤。又以川椒干姜肉桂吴茱萸附子当归川楝子人参沙参研末。枣汤泛丸。米饮送下三钱。一日二服。在少阴则吐食而兼水液。宜真武汤。倍生姜。或以斗门方峻补之。愈后宜肾气丸。
倍桂附以收功。又问。以上诸症。未至于槁。皆足以至槁。至口吐白沫。便如羊矢。津液枯竭。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食全不入。而病不可为矣。未知先生尚有法可以救之否。余曰。
津液即是真水。水由气化。亦由火致。推其所以枯竭之故。非气虚不能化之。即火虚不能致之也。今人不明其理。以滋润甘凉。为生津养液。实所以涸津液之源而速其死。仲景云。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虽非为噎膈症立论。而圣言无所不包少阳症火逆于上其呕有声而不吐谷名为干呕。若不吐谷而但吐涎沫名为干呕吐涎沫。此症食全不入。无谷可吐。亦是干呕例。津液生于谷气。绝食则津液已枯。又吐出涎沫。则津液遂竭尽无余。所以不能下滋肠胃。粪如羊矢。唯吴茱萸一汤。大辛以开其格。大苦以镇其逆。大甘以培其中。且辛从甘以化阳。苦从甘以化阴。阴阳合而时雨降。顷刻间。有万里沃泽之景象矣。况又佐以人参之大生津液。并以驯诸药之性。宜其为起死之灵丹也。至于停痰瘀血。阻塞胃口。致食入之路滞碍者。为有余之症。诸家之说。不无可采。毋庸修园之再赘也。经又有上气下虫之症。治以骡马尿而未愈者。似可以乌梅丸继之。言不尽意。亦视乎人之善悟而已。
卷二
痰饮
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稀而为饮。皆以脾肾二经为主。以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也。金匮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分四饮。后人加留饮。为五饮。不知留饮即痰饮也。唐宋以后名色愈多。而治法愈乱。兹举数方。为扼要之法。
凡痰脉多应于滑。脉沉而弦者。主悬饮内痛。
一痰饮诸方。以二陈汤为通剂。兹加减法。仿金匮之意故取效倍于诸家。
二陈汤。(八十二)
久嗽气短。加桂枝一钱五分。白术二钱。此从水道以化气也。或与肾气丸互服。停饮胁痛。加白芥子一钱五分。前胡二钱。
四肢肿。身体疼重。加生黄三钱。防己二钱。
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加木防己三钱。桂枝人参各一钱五分。水煎好。入芒硝八分服。
心下有支饮。其人若眩冒。加泽泻四钱。白术二钱。
咳嗽不已。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以上。俱仿金匮意加减。
火痰。加海粉栝蒌仁黄芩海石。○寒痰。加干姜附子。○风痰。加制南星天麻竹沥姜汁。
○加人参白术。○实痰。加旋复花枳实。○食痰。加莱菔子。
一实热老痰。变出怪症。不可名状。宜礞石滚痰丸。(六十三)
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动。宜指迷茯苓丸。(六十四)
按痰饮之病最多。胸胁疼。呕逆。神识不清。及手足臂痛。皆是。大抵痰为阳邪。随气所到。其症变幻无常。凡苦辛酸咸及竹沥姜汁童便皂角芒硝之类。随症可加入。亦有虚者宜六君子汤桂苓甘术汤。肾气丸。真武汤。小半夏倍加。茯苓汤等。以扶元气。饮为阴邪。
唯停于心下胁下。为胀为咳为悸为眩冒。及溢于皮肤而为肿。必以桂苓术附。加生姜汁之类。
使离照当空。而群阴力能退避。若以地黄麦冬五味附和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
卷二
咳嗽
咳嗽症。方书最繁。反启人多疑之惑。其实不若虚实二症。实者。外感风寒而发。虚者。
内伤精气而生也。总不离乎水饮。金匮以小青龙汤。加减五方。大有意义。小柴胡汤自注云。咳嗽。去人参。加干姜五味子。人多顺口读过。余于此悟透全书之旨。而得治咳嗽之秘钥。因集溢未详。大为恨事。向着有金匮浅注等十种。言之不厌于复。业斯道者。请鉴予之苦心焉。
卷二 咳嗽
实症方
一外感风寒。内挟水饮。必咳嗽不已。兼见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若外感重者宜香苏饮加杏仁防风各二钱。半夏干姜各一钱五分。五味子捣扁。细辛各八分。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外感轻者。宜二陈汤。加细辛干姜五味子杏仁前胡。○若二症面目浮肿。俱加桑白皮三钱。
葶苈子八分微炒。研末调服。
香苏饮。(三十五)二陈汤。(八十二)
一外感风寒。咳嗽颇久。每呛。两胁牵痛发热者。或寒热往来者。宜逍遥散。倍柴胡。加半夏干姜各一钱半。五味子一钱。(四十八)
一夏月伤暑。咳嗽自汗。口渴小便赤短。宜六一散。滑石六钱。甘草一钱。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一钱。水煎服。
一秋间伤秋金燥气。皮毛洒淅恶寒。寒已发热。渐生咳嗽。咳嗽不已。渐至泻利。宜泻白散二剂。合为一剂。去粳米。加黄芩阿胶各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味子细辛各五分。水煎服。此方加减。庸医必骇其杂。能读孙真人书者。方知从五味子汤麦门冬汤二方得来也。(八十六)
以上咳嗽。治之失法。多至吐血痨伤。
卷二 咳嗽
虚症方
一痨伤之人。土气日虚。不能生金。每至咳嗽。惟补其中土。则百病俱愈。宜六君子汤。加干姜一钱五分。五味子细辛各八分。水煎服。方中虽有人参。久咳肺燥之人。不忌也。(二)
一久嗽不已。时见喘促者。是肺肾俱虚。天水不交之症。宜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四钱。细辛五味子各八分。阿胶天门冬各三钱。(一百零七)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