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昔之得一者,得一与不二-凯发官网入口
《老子他说》39章昔之得一者(01)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得一与不二
古本的《老子》一书,只是标明章数,每章之前没有题目。万一要做标题的话,每章的第一句或第一字,就是最好的题目。以现代人著书的观念来看,好像《老子》这本书没有列纲领,很不科学。实际上,它科学得很,第一句话就是它的纲领,就是它的科学。你不相信的话,去翻阅一下很多章的第一句话,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好像与后面文章含义合不拢来,而这第一句话就是全章的纲领。像这里要讲的第三十九章,就是讲“得一”的重要。
“一”的道理,在上经讲“道”的时候已经讲到过,现在再加以解释。后世学道的人,不传“道”而传你“得一”。“得一”就是“守窍”,有些是叫你守丹田,有些叫你守海底,有些叫你守心窝,有些叫你守背脊骨后面的某个骨节,各种花样都有。
曾经有一个人,当年身体不好,老师告诉他守一个地方,他成功了,便拿着鸡毛当令箭。这些实在都不是“一”。“一”也是个代名词,专一是无处所的。所以,佛家讲修定,定在哪里?定在专一;道家讲的是静,静在哪里?静在专一。“一”在哪里?一在零那里,那个零就是“一”;零又是空的,清净无为,那才是“一”,你有个“一”可守的话,那就是“二”。你想想看,打起坐来还去守一个“一”,那不
是成了“二”吗?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出来又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不就又变成“三”了吗?佛学说学“空”,你盘起腿来找“空”,那早就是“有”了。“空”不一定要盘腿,所以,有一个地方可以守,那早就是“二”了。
道家讲“一”,佛家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不二”就是“一”,本来很简单一句话,一玩弄文字就看不懂了。所谓“不二法门”,一个叫做“一”,一个叫做“不二”,“不二”就是“一”,难怪庄子讲了一个故事笑一切世人。庄子说,有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饭给猴子三个芋头,晚饭四个。有一天老头子忽然改变生活方式,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很生气,抢着要来揍那个老头子。老头子说,不要吵,明天还是照旧早晨三个芋头,晚上四个,仍然是一天七个,不多也不少。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他就发疯了。所以,“得一”也好,“不二”也好,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一个零,这里头有很多道理,发挥起来就很多了。
“天得一以清”,天气不一当然不清,天气往往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就叫做阴阳怪气的天气。人生一辈子难得看到几次天清气爽,万里无云,那才舒服。“地得一以宁”,像我们新时代的建筑,马路一天都不宁静,这里挖一个坑,那里掘一个洞,所以,都不宁静。
“神得一以灵”,一般人打坐修道,佛家叫修心,道家叫炼神,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神是什么?就是人天生本来的,人只要能专一,就神灵了,灵敏就通了,叫做神通,神而通之。有人问学神通有什么方法?假如学神通还有一个方法,那就不叫神通而叫鬼通,叫乱通。很多人偏要去。学通灵,这些人叫做自找烦恼。一个人不好好地学做人,非要去学做鬼、学神明、求神通,那是不想做人了!所以,神真得一,一定就宁静。孔孟之教,《大学》之道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走这个路线。
“谷得一以盈”,山谷里头得什么“一”?山谷中一样东西都没有,空空洞洞。不过,真正的空空洞洞,就充满了一切的功能,有无比的价值。你懂了老子的道理就懂了道,真正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充满。
“万物得一以生”,天地万物就是得道的功能,生生不息,做事业的帝王们,“得一”就统一天下,就天下太平。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在做人做事方面,必须达到了这个程度,“其致”,就是做到了、就成功了。下面正反两面的解说,只要念过就懂了。
#老子他说 #南怀瑾全集